企业滥发补贴(企业频繁发放补贴引争议:解析原因与应对之策)

佚名 2017-07-19 15:55:41

摘要:企业频繁发放补贴引起社会争议,本文将从政策、竞争、公平和形象四个方面解析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一、政策

1、现行政策存在漏洞导致补贴难以监管。当前,补贴发布主要依赖于行业协调和政府引导,没有明确法规作为约束。这导致企业间竞争状况不均,对于一些无良企业大规模进行补贴行为,监管部门难以及时发现追罚。

2、过度放宽财政预算成为某些地方政府提升GDP的工具。为了吸引企业落户,某些地方政府通过发放大量补贴来吸引项目,而这些财政资金来源于地方预算。这种财政依赖策略,虽然可以短期内提升地方经济,却会导致当地或国家财政体系压力增大。

3、补贴政策针对范围过大。当前补贴政策的主体并非生产营利性企业,而是广义的“创新”,这导致了各种类型、规模、品质的企业都可以获得补贴,而在实际效果上却不一定对经济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二、竞争

1、补贴拉开企业间市场竞争差距。补贴是企业增加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之一,但过多的补贴会拉开企业间的差距,尤其是当一些小型企业、创业型企业无法承受大量补贴时,很容易被淘汰出局,这扼杀了创新和市场多样性。

2、同质化竞争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在同质化的电商、互联网金融行业,如果企业均大量发放补贴,不仅仅无法营造优质竞争环境,还会带来巨大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甚至形成“裸跑”局面。

3、补贴成为竞争手段,降低企业创新意识。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不再强调产品本身的专利、技术等核心,而是采取拉低价格、大量补贴的方式来争夺市场,这导致了企业的创造力下降,长久来看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市场健康竞争。

三、公平

1、补贴导致产业集中度高,让中小企业难以立足。经济学上有一个Gini系数来反映市场集中度,而如果一个行业依靠补贴规模化发展,Gini系数必将升高,形成寡头垄断。中小企业难以在这种行业环境下立足,形成不公平现象。

2、公共资源的浪费。社会财富总量并不会因为补贴的发放而增加,而每一笔补贴都由国家或地方财政资金出资。大量而无目的的补贴分配,就等于浪费了公共资源。

3、扰乱市场秩序。补贴在竞争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过度补贴会破坏市场价值体系,以致影响人们对市场价值的信任,久而久之会扰乱市场秩序,导致整个社会的秩序出现问题。

四、形象

1、文化背景限制企业形象。一些行业企业考虑到产业文化和产业习惯,大量发放补贴,但无法因此提高企业形象,反而可能被误认为产品质量低下。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提高品牌美誉度而且还可能造成消费者负担及其它不利影响。

2、让企业披上“绿色浮夸”的外衣。有些企业为了迎合环保潮流,借助补贴强调绿色和环保,但打着绿色旗号的企业往往缺少真正可持续的环保行动,使用人造成本的绿色外壳,助纣为虐。这将为企业立场和信誉带来冲击。

3、补贴可能引发消费者不信任。消费者或购买者可能认为,如果企业只能通过补贴来提高市场份额,说明其产品或品牌本身并不值得信任,这会导致消费者的往来流失和信任度的下降。

五、总结

本文从政策、竞争、公平和形象四个方面对企业频繁发放补贴引争议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虽然补贴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益的,但过度和滥用都会导致很多负面影响。相应的应对之策包括完善政策法规、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增强政府监管和制定更好的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市场竞争的压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品牌形象,增强市场价值,发挥市场价值的作用。

广告语:本文由企业补贴整理。

上一篇:企业滥发津贴补贴行为(企业滥发津贴致员工福利下降,遭质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微信二维码